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永續經營 一所永續校園的策略分析」讀後心得

篇名:永續經營 一所永續校園的策略分析     作者:陳佩正

來源:期刊(刊名 教師天地 , 卷 132 期 12-15 頁)

摘要:
  作者應教育部邀請到全省各地進行「環境教育推動有功學校的訪視工作」時,從訪視學生在訪視時與訪視後截然不同的對話內容中,思考著學校是真的已經將環境教育的軟硬體在無形中放在他們每一天的教學活動當中呢?還是僅僅只為因應訪視委員到來,短暫的改變學校整體的課程實施?
  作者再以參加「邀請式環境與健康教育」的國際會議時的經歷與感想,並引述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及維高斯基的近區發展策略,認為一個學校要推動任何原先不在教科書理呈現的內容的推廣教育時,就必須實施校園民主制度,否則,校長的任期結束,教育的方向可能跟著就改變了。
  文中並舉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介紹一位校長如何將一所原本荒煙蔓草、教師流動率高、學生流失嚴重的偏遠小學,透過「全校師生共同向大自然學習的策略」,讓老師與學生建立信心與成就感,使學校的經營獲得肯定。
  最後結論中,陳教授認為永續校園經營的唯一策略,就是應以大自然為師,隨時注意到變化,並轉化為課程,使學生更專注於新的學習項目。

心得:
  學校的經營運作模式,常會隨著校長的替換,而隨時跟著調整方向,造成無法永續的經營,一則因繼任者理念與專業的不同,未再持續大力推展;再則是學校組織文化將前任校長的作為認定是校長的個人風格,並不認為是學校永續發展的方向,因此在校長卸任後,就逐漸被忽略或轉移方向。於是,重視體育的校長接任後,大力推動體育教學,組織體育團隊,參加各項體育競賽,甚至得承辦各項體育的活動,雖然不至於因此忽略其他領域的發展,但體育發展已成為該學校的特色課程;接著如果換成另一位重視語文專長的校長接任,重視及支援程度一旦下降,風氣也勢必逐漸轉移!而學校的環境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有的喜歡綠化及美化環境,有的積極於為學校爭取校舍的更新,雖然都是積極的為學校而努力,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
  校長的領導風格是促進學校變革的最大影響力,也確實有必要透過校長的大力推展,才能營造出一所具有特色的優質校園;若能凝聚學校成員的共識,透過適當的民主程序為學校定下發展的願景,學校發展的目標才能明確而可長可久。校園的民主發展至今已逐漸成熟穩健,大多數的行政人員、教師及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已適當的調整,若能秉持相互體諒尊重,一切以孩子的教育及學校的未來發展來考量,才能營造出一所永續發展的校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