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活化學校組織」讀後心得

篇名:活化學校組織     作者:張輝雄

來源:期刊(刊名 教師天地 , 卷 123 期 62-70 頁)

摘要:
  學校面對教育改革的衝擊,必須思考如何規劃未來的發展與提升競爭力,來建構教育全人化、輔導全面化、行政效率化、資源社區化、學習快樂化的優質學校。
  本文以臺北市天母國民小學所進行的組織再造經驗為例,分析現行學校組織在科層體制下所面臨的困境,探討學校組織再造的必要性;並以擴充服務功能與績效的方向來調整領導態度,推動參與決定;加強組織學習,鼓勵自我實現;建構輔導文化,倡導學校價值;發展學校課程,肯定專業表現;調整組織分工,形塑球狀網絡;開放系統思考,全面品質管理;提供學校組織再造的可行途徑。
  附錄並以天母國小的教訓輔三合一實驗模式,詳細說明學校在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時,需配合校務發展計畫,統整各項教育活動,各處室具備整合觀念,強化團隊合作的機制,活化學校行政組織,以建構輔導文化的校園。

心得: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訓輔整合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經營策略良方。一個僵化的組織模式,無法適應學校規模與任務差異及學校階段發展需求。封閉的校園觀念,若不走向開放系統,將難以追求整體競爭力與顧客滿意度之提昇。
  舊有科層體制的架構下的學校校務運作,常因觀念不清、職責不明、組織分工欠當,勞逸不均及本位主義,影響教師參與學校行政之意願,並且未能發揮人力效率;加上行政專業人力配置不足,往往影響教學服務之效能。
  天母國小的組織再造,因其學校發展特色,校園人力狀況與各校未盡相同,不一定可以完成移植到其他的學校。但在講究服務品質、效率及行政支援教學的目標下,適當的調整學校行政組織,建立最佳互動模式,是推動教育改革,活化組織動力的契機工程。而天母國小藉由組織調整來強化輔導工作團隊,增設專任輔導教師,有效加強二級輔導之實施,整合社區社輔機構及大學之學生輔導中心或心理系之專家資源,建立三級預防之體系,成效卓著,確實值得其他學校作為未來進行組織再造的借鏡。
  教育的終極價值,在於協助學生成為一個有「知性」與「人性」的人,若能透過全校教職員工不斷澄清自己投入教育工作的核心價值,以建立組織最佳互動,促進課程教學、輔導與訓導、教學服務之效能,將可營造師生溫馨關懷的校園文化。

沒有留言: